上周,小红书官方发布了2024年度关键词——“抽象”。

一组数据是,2024年,小红书有超过1000万条关于抽象的笔记,笔记阅读量是去年的7.2倍;社区内“搞抽象”的评论数量超1.6亿条,是去年的102倍。

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话题。小红书是一个DAU(日活跃用户数量)过亿的平台,它足以诞生一些公共性的行为、事件和价值取向。而一家公司选择让自己的用户看到什么、传播什么、留存什么,它不仅是文本和创作的个体力量,更是平台的导向和逻辑。

所以,我们决定认真讨论小红书的“抽象”——究竟谁在搞抽象,什么是2024年的抽象,谁又通过抽象在小红书挣到了钱,抽象对小红书究竟意味着什么?

谁在小红书靠「搞抽象」赚到了钱?

图源小红书

谁在小红书靠「搞抽象」赚到了钱?

什么是抽象?

首先,我们简单理解一下什么是抽象。

2024年,抽象不再是属于天才画家毕加索的代表手法,如今它更加温和,大多由年轻人发起,成为互联网的一种状态。

它可以是一种对价值排序的颠倒——

“真的没必要为了面子硬买蜜雪冰城。要为了喝而买,而不是为了让朋友高看一眼才买。”

“小学生奢侈品开箱瑞幸冰块,小票都在,吸管一律不出,没喝过的请不要盗图。”

也可以是一种对负面情绪的消解——

“人生的阴影太多了,真凉快。”

“终于过上了小说里的生活,小说作者是余华。”

还可以是一种与平庸日常的对抗——

“找一个互扇搭子,要求硕士优先,能熟练使用英语,嫡子更佳,希望能很好完成互扇工作。”

“你记住,鱼越大,刺越大,刺越大,肉越少,肉越少,刺越小,刺越小,鱼越小,所以鱼越大,鱼越小。”

不止于简单又反转的文本,任何真实的事件、人物都能成为抽象的来源。今年年初,说唱歌手诺米在一档音乐综艺的海选环节被淘汰,写了一首歌调侃评委谢帝,“谢帝谢帝,我要diss你”,成都迪士尼就此诞生。

因为长期与12个超长头衔挂钩,兼任作家、主持人、民谣歌手、调酒师、油画画师、皮匠、手鼓艺人、黄金左脸、老背包客、投资顾问、法国骑士、禅宗弟子的大冰,被调侃1冰=12人,是上电梯会超载的存在。抽象的玩梗,直接让大冰的复出直播爆火,冰学你越品越有味,轻松穿越网红周期,羡煞同行。

王蒙曾经在“躲避崇高”一文中这样评价鬼才王朔,“读他的作品你觉得轻松得如同吸一口香烟或者玩一圈麻将牌,没有营养,不十分符合卫生的原则与上级的号召,谈不上感动……但也多少地满足了一下自己的个人兴趣,甚至多少尝到了一下触犯规范与调皮的快乐,不再活得那么傻,那么累。”

用在今天的抽象上,也颇为精辟。

谁在小红书靠「搞抽象」赚到了钱?

谁靠着抽象在小红书挣到了钱?

抽象不仅是打闹,抽象还能挣钱。

这个赛道的代表人物是李诞。在试水交个朋友、淘宝后,今年开始,李诞稳定在小红书直播,靠着解答读者情感来信这样的古早方式,给观众做“心灵马杀鸡”,间隙穿插产品卖货。

读者的问题往往很抽象,“男朋友的前女友瞒着他生了他的孩子,我该怎么办?”“我们这么多年的感情算什么?”

李诞的回答也很抽象,“算你倒霉。”

他的直播就像一场荒诞剧,戏谑与正经同在,给予情绪价值的同时,又擅长用幽默来消解对立与冲突。在李诞的直播间,内容大于卖货,产品多数以道具的形式出现。

李诞很少站着直播,聊情感问题得坐着,如果碰上了要卖床垫的日子,干脆全程躺着。他的抽象随处可见,有人说自己难以从上段感情走出来,李诞顺势拿起一双黑色拖鞋,上链接,让对方穿鞋“走出来”。有时候,李诞干脆会让网友帮忙卖货,“自己下单,顺便帮我推荐给家人”。

从今年5月到现在,李诞直播间观看总人数从数十万一度上涨至百万,直播间9成产品是食品饮料类,这类选品决策成本低、消费频次高、复购率高,非常符合李诞“唠个嗑顺便买”的定位。

李诞或许也衡量过自己和平台之间的适配度,相比在淘宝、抖音开场即几千的GMV战绩,李诞的小红书实绩一直浮动在几百万GMV(直到8月后才破千万),但小红书反倒是李诞最持续带货的平台,毕竟只有这里,会容许他慢悠悠的语速和随心所欲的带货。

因为抽象的人设,在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的小红书,就算有人吐槽李诞的牛脆脆又贵又难吃,最后也会寻求自洽,“算了,就当是买脱口秀门票了”——称得上一场互联网奇观。

谁在小红书靠「搞抽象」赚到了钱?

遇到不太寻常的读者来信,李诞习惯抽一支牛脆脆,让自己淡定(图源李诞直播间)

李诞的抽象也颇为成功,他的直播切片已经流转在各大社交平台,流量颇高,在变现上,小红书电商此前发布的“买手商业价值榜”显示,李诞已经位居美食买手榜第一,与之相邻的是时尚买手榜第一的董洁,和美护买手榜第一的章小蕙。

而另一个抽象代表,是姜思达。

如果你不是姜思达的长期粉丝,现在或许认不出他的小红书账号——姜思达喜欢开老年特效,且自称“奶奶”。他曾经是奇葩说知名辩手,因为爱上户外运动,现在是小红书知名户外带货主播,风格外向乖张,自恋又大方,直播间名字是“美神超市”。

长头发、平刘海,经常穿女装,有人评价姜思达的风格是“抽象又真实”,区别于别人的“123”,姜思达是“789上链接”。今年3月,姜思达首场直播最终收获了近1300万的GMV,平均客单价达900元,甚至跑出了迈乐裸足鞋、亚瑟士Kahana等百万销售量级单品。

某种程度上,李诞和姜思达都是吻合“小红书味”的那群人,他们有强烈又精准的表达欲,有输出,有独特性,且有互动感。小红书也有意为李诞铺路,前阵子举办的熟人节活动,李诞受邀出席,还获得了现场唯一的“年度互动主播奖”。一个小插曲是,现场被问起要直播多久时,李诞也给足了小红书面子,大喊“一万年”。

尽管李诞和姜思达的成功和过去的从业经历强相关,对小红书来说,作为非典型买手,他们所具备的示范效应,正是平台看中的价值。

谁在小红书靠「搞抽象」赚到了钱?

为什么小红书需要抽象?

抽象文化是一种有原创性的亚文化精神,它的诞生与集合需要更活跃、自由的社区环境。抓住它、形成它、放大它,从小众到圈层突围到大众语境,成为一个年度关键词,其背后离不开小红书平台的助推。

抽象能在小红书成长起来,和流量平权有关。小红书的UGC导向早就不是秘密,一组公开报道的数据是,小红书千粉以下的用户,生产了90%以上的笔记内容,并分走了平台50%的流量。

有媒体曾经报道过关于抖音和小红书的一个区别,抖音内部曾经做过用户调研,发现他们的用户无法说出自己对内容的喜好。在算法驱动的平台里,PGC生产什么,用户就看什么。但小红书有70%的月活用户使用搜索功能,相对前者,这里的用户拥有更强的主观性。

虎嗅也曾经报道,为了让素人优质内容获得曝光,小红书对流量分配有一套专门的评分体系,即时效、质量和互动。所以,那些制作差异化的内容,即那些独特且深入、其他人很少涉及或做得不好的领域,这类独占性内容更容易获得平台流量扶持。

在这一点上,尽管不断被诟病电商和社区相互拉扯甚至克制,不可否认的是,小红书的确很敏感、也很擅长诞生大众流行词语——citywalk就是典例。

而另一面,小红书自身也需要“抽象”这样新的文化现象来刺激社区的活跃度。

去年,小红书月均DAU环比增速出现几次小幅度下滑,电商和广告业务对社区氛围的影响已经显现。同年的一场战略共创会上,小红书的高管们明确了“坐一观三”的规划,即坐拥1亿DAU,向3亿DAU发起冲击。小红书正式告别慢速扩圈的时代。

想要更多的日活,小红书也必须交出更加丰富的内容留住用户,这两年,小红书开始发力垂类社区,运动、游戏、泛娱乐以及视频领域的增长,本质都是在扩充生态并提高广告变现率。如果以3亿DAU为目标,小红书必然要在“生活指南”的有用性之外,提供更多选择。

充满解构和反叛意味的抽象,既能为社区提供趣味,某种程度上也能淡化买手的交易性,小红书曾经表达过最理想的买手范本——在交易之外,持续提供认知和情绪价值。或许抽象的李诞也会是一类漂亮样本。

只不过,就和这个词本身一样,不被掌控的意象,究竟是一股转瞬即逝的亚文化潮流,还是有价值的留存,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声明: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阿飞学习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